而對于美國來說,歷史上發動的侵略戰爭數不勝數,可也確實從未有對一個國家領土的非份之想。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的領土已經是足夠大。重要的是一直視美洲大陸為自己的后花園。盡管放棄了門羅主義,可對于整個美洲大陸還是形成了控制之勢,至今不解除對古巴的實行了幾十年的嚴厲制裁,實際上就是在給美洲國家看的。一直致力于全球霸權的美國,自然也不屑于侵略他國領土主權。
盡管如此,可如今形勢可能有所不同了。美國是全球戰略,歐洲和東亞的日韓以及南太平洋是其重要的跳板。歐洲要戰略獨立成極,中國又強勢復興崛起,東亞合作大局又正在形成,而北美的兩個國家似乎也不怎么聽使喚了。
特朗普上一任期就提出要購買格陵蘭島,現在看來絕非是心血來潮。這一次舊事重提,顯然是有著重要的戰略考量的。這也并非完全是他個人的戰略思考,應當是在美國內部已經開始有這方面的考慮了。
購買也好,武力奪取也罷,又或是通過顏色革命的方式,奪島應當不是為了其地下的豐富資源。作為進軍北極的跳板或基地也不是最重要的,很可能是以此來向歐洲人下戰書,逼迫歐洲接受美國優先,或放棄戰略自主和獨立成極的幻想。
戰略獨立也好,獨立成極也罷,就等于是要成為美國永久獨霸世界的一大阻礙或競爭者之一,里外里對美國的戰略損失太大。
一方面美國絕不會允許這種局面的出現,歐洲不能為美國所用,那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格陵蘭島雖然是丹麥的,可地處北美,這就先天性“不合理”。重要的是,格陵蘭島的面積歐洲最大的國家也沒法比。控制了格陵蘭,至少等于是控制了北歐。也難怪芬蘭和瑞典這兩個從不結盟的國家這一次突然如此積極加入北約了。
歐盟若解體,北歐國家自然會轉身跟著美國混。受英法德三個大國主導,還不如受到美國控制,這也是特朗普提出要格陵蘭控制權后北歐國家反應不那么強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中國目前推動的對外合作大局的勢頭非常強勁,美國也怕中國未來推動與北歐國家的合作關系。中國也想通過加強與北歐國家的合作建立通往北極的跳板。美國這么做,也是針對中國未來可能出現的動作。
另一方面,如果歐盟總是堅持戰略自主,未來很可能這個通向亞歐大陸的跳板功能就會喪失。一旦歐洲有變,北歐必須受控制。
總之,不能永久獨霸,也必須是為三分或二分天下做準備,這應當是美國的當務之急。美國的戰略家政治家們不會不考慮這個問題。
所以,這一次絕非是特朗普異想天開或一時心血來潮,這也是美國全球戰略所決定的,否則未來美國只能是退回美洲大陸稱王,或控制北美稱王了。
也正因為如此,事關格陵蘭島主權之爭。即使特朗普這4年解決不了,未來的美國總統恐怕也會延續這一戰略。此事爭端一起,就很難再平息了。
之所以提出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以及改稱墨哥灣為美國灣,是在警告這兩個國家必須與美國戰略保持一致。其實,特朗普在上一任期的北美貿易協定談判時就已經表露出這個意思了。
而對于巴拿運河控制權的提出,顯然是為了控制美洲大陸的重要戰略。如果控制不住南美。北美和中美洲也必須是美國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