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這里面的邏輯,我們就要弄懂日本的經濟模式,簡而言之一句話,日本是個貿易立國的海洋國家。
按照他們前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的話說,日本是個從全世界大量進口原材料,然后創造5倍工業附加值,再出口到全世界的國家。搞懂了這個情況,我們就知道,日本的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全球市場才是日本經濟的根本。
2023年,日本的前兩大貿易伙伴分別是中國和美國,但是大家要注意,去年日本對華出口出現了8.4%的下降,對美出口出現了4.0%的下降,這讓日本經濟承壓嚴重。美國那邊,奉行“美國優先”主義的特朗普即將上臺,他是堅定的貿易保護主義理論擁躉,并且眼里沒有盟友概念,一旦特朗普無差別祭出關稅武器,這必將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大打擊。
對于石破茂來說,他眼前擺著一個簡單的算術題,在預期對美出口在接下來四年進一步下跌的情況下,他只有做大對中國的出口才能對沖掉負面影響,維持基本盤的穩定。因此,他有非常強烈的意愿主動改善對華關系!
對于中國來說,緩和與日本的關系也有一定的意義,無論從經濟上看還是政治上看都是如此。
但筆者相信所有國人心里都有一桿稱,那就是中日關系要回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的“黃金二十年”還是很困難,因為中美關系已經徹底逆轉,蘇聯也已經解體,我們和日本能夠達成共識的利益點越來越少,矛盾倒是越來越多。
石破茂和他的內閣成員合影關鍵還是在于“臺灣問題”,這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發展外交關系的絕對“紅線”,但日本方面卻屢屢有政客鼓吹“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引火言論,這引發了中國的強烈不滿,我方發言人也多次在記者會上批評了這種荒謬的說法。